第十六章 两派的分化-《狂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让父亲高洋很失望。
    曾一度有废掉他、另立世子,太原王高少德为太子的想法。
    “寅胆小怯懦,将来帝国不眷与孺,莫不如立少德甚好。”
    甚至在极度无奈之下,高洋也动过传位给常山王高演的心思。
    在酒宴上。
    在各种公开场合。
    在清醒时,或者喝多之后,高洋多次表态,说。
    “太子性懦,社稷为重,重当传位高演。”
    多亏了太子的老师,太傅,魏收,丞相杨铵二人力劝,说。
    “陛下,太子乃国之根本,不可动摇,至三皇五帝到如今,长幼秩序乃可破也?”意思是,您老说传位给常山王,就会臣下犯上,人心不齐,不利于帝国的发展大忌。
    高洋这才打消了念头。
    再怎么不喜欢,高寅也是亲生儿子。
    就像一个人再怎么夸邻居家的小孩,漂亮,懂事,有出息,也不会把自个的家产留给他一样。
    所以高洋还是将皇位传给了高寅。
    高洋宾天后。
    皇宫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。
    高寅将父亲的那些杀人工具全搬了出去,把大殿重新布置一新。
    并在事后,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清贫举措,下令说。
    “诏九州军人70以上受归职,吾观60以上即有隆病者颐养天年也,帝国照月作五铢薪。”军人70以上,就可以回家养老了,百姓60以上,凡是生病的,享国家的补贴金。
    又特批下令。
    “天下凡做奴,分配入宫的婢女,皆可遣还,并赐米面三十斤。”
    “土木营造,金,银,铁,以杂工徭役,皆停罢。”的人性之举。
    诸如此多诏令,无一不受到朝野上下的大臣竖起大拇指赞赏。
    由于北齐的南疆和全国接壤。
    又有西魏不断的窥视和骚扰,历来为战乱必争之地,驻军很多,军粮需求很大,总是不能及时供给。
    为了解决这个难题。
    尚书右丞相,苏珍之的上书建议。
    “如稳帝国之社稷,应向南而迎,率解粮草问题。”
    高寅采纳了这个建议。
    在南疆等处,修整屯田,保障了淮南一带部队的军粮供给,一度令敌军不敢小视,极大的稳固了南部的边防。
    高寅是个有想法,有主见的智慧皇帝。
    在他的带领之下。
    北齐迅速的从恐怖阴影中走出,逐步恢复了往日的强国生机。
    就在高寅干的风生水起,有声有色,北齐臣子看到希望的时候。
    叔叔高演。
    却升起了一颗觊觎皇位的不臣之心。
    当他这个可怕的念头,普及形成,高寅的皇帝生涯,也就到头了。
    高寅即位之后,对这两位叔叔的安排还是很不错的。
    四叔常山王高演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