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影子皇帝-《狂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从此,东魏国迎来了高澄的时代。

    高欢是经历过大风大浪,城府很深的人,胜日高昂,周日俨然,如日中天,年龄又大出了元善见很多,没有文教,常只事论心,不赏以非,非常懂得为人处世和为官之道。

    加上前面元修远走关中的纠结,高欢有点于心不忍,不管人前人后他还是对元善见非常尊重的,尊重归尊重,但是东魏国的家还得是人家高家来当,什么叫权臣,这就叫权臣。

    换高澄就不一样了,俩人岁数差不多,高澄只比元善见大了5岁。

    其辈分就有点不一样了,高澄娶了元善见的亲姑姑,清河文献王元则的女儿,元季葱,比高澄大25岁,别看季葱到了中年,长相还和小姑娘一样年轻俊美,对如何拉拢男人的心,已经练得炉火纯青。

    而姑姑是姑姑,侄子是侄子,就像当年的元修和永熙公主一样,这场没有爱情只有利用的婚姻,丝毫没能拉近二人的距离,高澄从骨子里是非常看不起他这个侄子的,因为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此二人都将成为东魏国最高层斗争的焦点对象。

    所以很有必要对他们的体貌特征,和性格作风做一个简单的相对比较,先从面貌上来讲,二人都属于美仪风,虽然比不过项羽和潘安,但长相也属于中上等,元善见号美姿仪,风度翩翩,风流倜傥,经常喜欢穿一身裘皮大衣。

    高澄13岁娶元季葱时神情俊爽,身高八尺,高鼻深目,像是吃了激素一样的早熟,长大后更是风神秀慧,姿态俊美,一样的英俊潇洒,高家都是帅哥,看看兰陵王高长恭的长相就知道了,要是先人长的歪瓜裂枣,后人又能好到哪里去?所以说基因很重要。

    从爱好上讲,俩人都是能文能武,元善见从小就喜欢研究兵书战策,写诗作画。

    每当逢年聚会,总喜欢让群臣即兴赋诗为乐,而且还能力举石狮以为常,立而不动,射箭百发百中,这显然有点夸大的分量,人力绝对不可能达到这种力量。

    高澄喜欢游山玩水,也是常常力举石狮,一文一武,同样的文武全能,不同的却是二人的脾性。

    俗话说人不可貌相,外表只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东西,在元善见威武勇猛的外表下,其实隐藏着一颗最为脆弱的心,因为他从小就沦为高家的掌中玩物,他一直在安安稳稳的当着傀儡,就这是性格有力的证明。

    高澄和曹操一个德行,不喜欢小姑娘,就喜欢那种风韵的老娘们,这口味到是和我有点像,老娘们自然有老娘们的好处,有一句话说的好50坐地能吸土。

    长期的斗争,让他的个性和作为极度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,而在同样俊美的外表下,高澄却少壮勇猛,文文静静,看似柔弱实则狂野,表里不一的多。

    更为重要的是,高澄非常的渴望权利,对权利有着极为迫切的欲望,高澄打小就聪明,揣摩心思的能力超强,这一点就连他的老师,杜群都竖起大拇指称赞。

    高欢看到有一个这么聪明的儿子,曾经试着让他参加东魏国事,他不光做的好,也说的头头是道,这一刻起高欢就认定将来这个儿子是自己的接班人。

    东魏的天平元年,公元548年。

    也就是元善见被正式立为傀儡的那一年,14岁的高澄被任命为东魏尚书令,大司马,并州刺史,就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干部兼监察院院长兼三军总司令,年仅14岁就身兼数职,大丈夫当如是。

    天平四年,十六岁的高澄便开始入朝辅帝。

    “并赐入朝不拜,赞拜不名,入朝不趋,剑履上殿”

    因为年龄小,那些国家栋梁对他没有抱太大的希望。

    “一个毛头小子,再怎么辅佐皇帝也就使那二两的能耐”

    没想到高澄上任后,纪律严明,事无宁治,远超当时逐渐强大的南梁国,人人为之震恕,他也就开始树立威望,赢得满朝文武的赞同。

    天象元年,18岁的高澄升任吏部尚书,进行了变法,开始选贤任能,大刀阔斧的改革东魏,还果断的罢免了几个资历尚老,玩忽职守的尚书郎。

    两年之后,满20岁的高澄又被加封为渤海王,民六万户,令中书县,世袭罔替。

    眼看着东魏国库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,为了惩治那些喜欢摸钱的大臣,高澄推荐吏部朗崔先为御史中尉,纠察豪权,无为,那是风驰电掣,六亲不认,只要你违背体制,我就得收拾你。

    元老板碰到这么个半生不熟的主,可以说苦日子才刚刚开始,慢慢熬吧,相信总有出头之日,还有就是他开始患上了三高恐惧症。

    “怕高欢,高澄,高洋”

    青雀暗指元善见,鹦鹉暗指高欢,说的就是当时东魏会出现一个像高欢一样的人物把持朝纲,还有一个一败涂地的少年天子所处的艰难困境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