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影子皇帝-《狂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宇文泰一时面露不悦,有点虚情假意,说。

    “陛下,我虽不是您北魏国中的人,但您贵为天子,我乃人臣,您来到我这里,我应当尽地主之谊才是,承蒙陛下不嫌,就留在这关中做一个魏王,号令群雄,等以后时间成熟,我愿为陛下铤而走险灭了那高欢老儿,再建我大魏国之神勇”

    第二天朝鼓齐鸣。

    高欢上朝参议,看见皇帝跑了,当场大发雷霆,一肚子的气找不到地方发,只能将看管皇帝的人拉出去斩首,以泄心中的怒火。

    朝堂不可一日无主。

    于是二话不说,立刻就找来了元修的侄子辈,年仅11岁的清河文武王元亶的儿子,元善见,来充当新的傀儡,并且将都城将洛阳焚毁,迁都到邺城,今河南省安阳市北郊机场附近。

    元修跑了,高欢怒了,北魏结束了,他侄子元善见又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帝国,史称东魏,全境疆域可达73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四个河南省的面积。

    有句话叫,说了不算,算了不说,说的就是宇文泰。

    不久之后,宇文泰感觉元修是个麻烦,名声在外先不说,说不定以后就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,一不做二不休,不打碎油罐出不来油,一狠心一咬牙,趁着元修酒醉,干掉了这位颇有作为的皇帝。

    弄死元修之后,宇文泰只要晚上睡觉就做同一个梦,梦见一条真龙,全身散发着金光,在关外盘旋,经常莫名的卷走自己,宇文泰醒来下意识的摸了摸裤裆,吓尿了,有人说这是元家命不该绝,龙发金光代表火。

    “应该再找一位元家名字中带有火字的人当皇帝”

    宇文泰忽然想起来,前些天有个入关的小伙子叫元宝炬。

    “此人名中正带火”

    几个月下来,宇文泰一直被梦缠绕着,吃不好,睡不好,过了一段时间实在顶不住了,便派人到处寻找所梦的金龙。

    不长时间就找到元宝炬,一排黑压压的铠兵,将元宝炬从关外紧紧的绑着,一路押进关内。

    “宝炬啊,你哥哥前些日子饮酒过量,不幸驾崩,你是元家的二公子,你哥的皇位就由你来接替吧,你要是难以从命,别怪我胯下的宝剑不认人”

    宇文泰,恩威并施,连吓再唬,最终立后来入关寻找哥哥的这位元宝炬为天子,开始和东魏明争暗斗,史称西魏。

    北魏从此开始一分为二,单从血统上来论,东魏和西魏都是延续了北魏先宗的血脉,就像一奶同胞的亲哥俩,分别受到的家庭待遇不同,爹妈疼一个,骂一个,想挣脱束缚之后,却因为和家人的意见不同,而争端不断,产生分歧。

    幸运的是元善见这个皇帝,当得还算安稳,此时高欢的内心背负了逼迫皇帝兼女婿出走的一项罪名,郁郁不安,皇帝出走归出走,高欢并没有趁机施行篡位之实,凭这点他还是挺讲原则问题的。

    更为幸运的是,公元547年,从大魏分裂出来的东魏国的擎天博玉柱,架海紫金梁,大都督兼大司马渤海王高欢,因为西征宇文泰,没有做好战略策划,东魏军被打的丢盔弃甲,在返回晋阳的路上,一口气没有上来,窝囊而亡。

    元善见亲自操办了这场葬礼,让所有人都为高欢服孝服,并吟诵于子墨,一直跟着灵车到了邺城的郊外。

    表面上元善见显得极度悲伤,心里却是乐开了花。

    因为他苦苦盼着的春天终于到来了,恨不得让高欢死800次。

    “老东西你把持朝纲三十多年,泱泱东魏现如今被你弄得乌烟瘴气,你近小人而远贤良,难怪我东魏国现在没有人才,原来都是你作的,现在你终于死了”

    事与愿违啊,高欢的死,元善见并没有迎来春天,等着他的接下来是比夏天还炎热的秋老虎。

    高欢的接班人,长子高澄,要比他爹更难对付,这小子完美的遗传了他爹的秉性,和高家做人做事的狠心。

    为了家族的荣耀和东魏的稳固,高欢在临终前特意交代高澄。

    “我死后,且不要发丧,难免三军将士为之动摇”

    晋阳是并州之所,国库,器械,也都安在这里,同时还是东魏的西部全线,时刻背负着防御乌恒和西北国的重任,这里有东魏最精锐的军队,连同高氏的中间力量,以及新兵老将全都在这里操练,只要掌控了晋阳,就等于掌控了东魏国的哽嗓咽喉。

    同时,高欢还命世子高洋火速去邺城镇守,国都乃是边关防线,以防事情突变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高欢在临终前,顺利的实现了权利和欲望的交接,自己没有完成的遗愿,只能让子孙辈的人来完成。

    “前人种树,后人乘凉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