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晏旭想着:如果真有人居心叵测的话,就会在大家讨论最激烈的时候、跳出来。 他要看看到底是谁。 而楼上包间内。 梁学毅觉得还没有吊足两位好友的胃口,仍然在继续加码。 “咱先不说作这篇文章的是谁,您二位就说说:感觉此文写得如何?” 丰博硕禅了禅袍摆,再抻起来了抖了抖,翘起二郎腿,靠进了椅背。 对梁学毅摇头笑了起来。 “你个老滑头,你这是借机看我和曾兄的好戏啊?” 像他们这样活得土埋到脖子了的人,身份又如此贵重,轻易不会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。 如果作此文者,是个已小有名气之人,他们若批评了此文,哪怕只批评了一个字,那就能将这人毁个一干二净。 同理,如果作此文者,是个名不见经传之人。 他们若夸了此文,那这人就能一飞冲天。 所以,在不明白著写者为谁时,除非真正特别好的文,他们才会夸赞一二。 如果是垃圾文,他们则连批评的兴趣都没有。 自恃身份、珍惜羽毛。 梁学毅又岂会不懂? 他还懂了丰博硕的这话的另一层意思。 立刻便抚掌道:“看来,此文能引起广泛争议,的确有其奇妙之处也。二位仁兄心中也对此有了想法。” “来来来,说说嘛,就咱们三位在,说说对此文的看法又有何不可?” 丰博硕就悠悠儿瞟了梁学毅一眼。 悠悠儿道:“也罢,你的话也的确是我想与两位探讨一二的,那我便先来浅谈两分。” “此文的文风,与曾兄的略有类似。就是采用的四平八稳之策略,仿若圆桌一般,使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进入,皆可入席也。” 听了丰博硕这番话,梁学毅再次抚掌大笑。 “有趣有趣,丰兄果然不愧是昭文馆大学士是也。” “你将此文形容成席宴,而席上的酸甜苦辣咸、各种滋味,就能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。言辞当真是别开生面矣。” 曾文海却听出丰博硕的这番形容,有调侃自己的意思。 调侃他圆润如桌、没有锐角。 可身为翰林院大学士、天子近臣,伴君如伴虎,不圆润一些又怎么能成? 曾文海也就当丰博硕此话、是在夸奖自己了。 继续淡笑不语。 梁学毅看看他俩,终于揭开了谜底。 因为不管是丰博硕的形容、还是曾文海的不语,其实都已是对这篇文章的肯定。 肯定了它的精妙与出彩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