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包间外面,透过特意留下的一道门缝,余惠泽的声音已经传了进来。 “小生愚见,且浅说说个人看法,当不得为各位定向,只当与众同生相互学习讨论。” 余惠泽的语气比较委婉谦逊。 这更引得了不少书子们的好感,对余惠泽的热崇之心如熊熊烈火。 “哎呀,余大才子好谦虚啊,当真是吾辈之楷模也。” “是啊是啊,都这么有名望的人,还如此谦虚,实在是了不得、了不得。” “嘘……安静。” 现在可不是什么拍马屁的好时候。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。 一个个朝上仰着脖子,听余大才子的下文。 余惠泽再谦虚地朝各位环拱了一圈儿手。 然后再折扇轻摇,侃侃道来。 “所谓不为而为、为而不为,源根论中,将此二者互相融融,以达缺一不可之境地,此无可厚非也。” “显见得,著写此文者、文笔功力相当了得,非当世大文儒莫属,余某并无资格品评。” 杜景辰听到这儿,悄悄地往上翻了个白眼。 他陪晏旭一路过来,听到沿途书子们的讨论之时,就已听出、这篇文章就是晏旭所作。 晏旭考完后,有重新誊写过。 在被万俊彥送去郭醒那儿之前、杜景辰就有好好看过。 他记忆尤新。 不过他没莽撞地、就跳出去指责余惠泽说的不对。 而是一边听着、一边在人群中慢慢移动,寻找晏旭。 二楼上,余惠泽并没有看到有人翻他,还在畅所欲言。 “不过既然大家力邀,那余某就提出一些个人愚见,说一下在余某个人理解出来的意思。” “余某认为:所谓源,必须为、才会有。” “如吾等进学之心、读书提笔,皆为为尔。不为,何以掌握学识、何以进取未来?” “且这种为,则还需不断地为,才能源源不断、进益不止。” 此番言辞,顿时引发一片叫好之声。 “余大才子果然不愧为高才是也,吾等佩服。” “还得是人家余大才子,果然时时刻刻把读书学习放在心中。” “……” 盛赞声一片。 而包间内,丰博颂先轻轻摇了摇头。 摩挲着桌上酒盏的边缘,摇头道:“余惠泽表现出了他的谦虚与聪慧。他巧妙的避开了源根论中、最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的部分。” “这样,他先就立于了不败之地。之后,再说出他自己的看法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