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晏旭不置可否地应了声,就抬腿往外走。 这种事不方便姑娘家跟着,赵北晴也自去给哥哥书写信函不提。 七月再炽阳如火,也压不住书子们的渴学增益之心。 街上行人稀少,酒楼、茶馆等地,却人满为患。 有的地方,还专门在空场之中搭建起了二尺高台,让书子们轮流登场、各抒己见。 这叫:“辩学”。 近期都没出过门的晏旭,拉上同样埋头苦读的杜景辰。 二人慢慢走在街上,看着、听着。 果然戚舒并未说错,最近源根论十分惹火。 每一处正在辩学之地,都在为源根论里的字字句句、争议不休。 千人千眼,见解各有不同,都企图想通过争论、得到认同或追随。 “看看看,协省最有名的大才子、余惠泽来了!” “哇,这下热闹了。快快快,快让开,让余大才子先进去!” 京城最大的二层酒楼门前,有书子看到一位儒雅俊秀的翩翩佳公子、正款步而来。 便连忙招呼着、吆喝着、扒拉着挡路之人,热情洋溢地对余惠泽、表达着崇拜之意。 余惠泽面上的笑意,涵而蕴有风度、亲而藏有疏离。 客客气气、温雅如水,似神仙公子降临凡间一般。 众人一听余惠泽到了,纷纷出来的出来、过来的过来,挤成一团。 都伸起一条胳膊高喊:“余大才子、余大才子!” 仿佛能得之轻瞟一眼,就能被神气灌体一般。 喊得那叫一个热气沸腾、歇斯底里。 晏旭本已将将走到酒楼门口,就被人扒拉了几下,又被涌出涌来的人群给推推挤挤。 将他与杜景辰挤散了且不说,连他的鞋后跟都被人给踩掉了。 却没法扯住人跟对方讲道理。 只能反身挤出人群,站去稍远处的墙根儿下。 而这一过程,就让余惠泽给看到了。 想想看,大家都拼命往前挤呢,拼命想得他一眼青睐呢。 却就有这么个人、这么个毫不起眼、却也身穿书子袍的人,反倒转身给挤跑了。 扎眼还……碍眼。 余惠泽心下轻哼。 严重怀疑此人就是在用这种方式、表达对自己的不满。 想他自成名以来,所到所过之处、无不引起哄动、无不引读书人趋之若鹜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