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 有了活思想-《狂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如此以来,高演便成为北齐帝国实际意义上的掌门人。
    杨铵察觉不妙,便请太后李祖娥站出来施以压力。
    李太后深知自己是女流之辈,对于皇家的事,不便过多干政,于是请来自己的四哥,李存稷,十六国成汉王朝,成汉哀帝李班的第四子,时任西魏成都王。
    李存稷得知外甥的皇位被人觊觎,便不辞辛苦,派大军从成都奔赴而来,兵临城下之后,并放话说。
    “莫为李家无人,我父也乃帝后,限高演三日搬出东宫,否者半日之内,我便率军攻进城中,亲擒贼演母子以杀之。”
    高演被逼的没办法!搬出东宫,回到了自己的府邸,彻底断绝了与宫中的交集。
    无官一身轻,高演不在乎,搁不住有人起哄架秧“政界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”官场上很多事,就是这样给整出来的!
    “雄鸟离巢,必有探卵之患。”勇猛的大鸟,一旦离开自己的巢穴,鸟蛋就会有被人偷走的危险。
    言下之意是高演决不能离开皇宫,否者就会被人抄了后路,以后很难再有一番作为。
    中山太守,杨修芝得知高演搬离了东宫,前来拜会,却不料吃了闭门羹。
    杨修芝正准起身备离去,便遇见王曦,为此叹息道。
    “周公早读百卷书,夜见70士,有恐不足尔。”过去周公早上起来要读一百篇文章,晚上要会见70位客人,都还嫌不够,高演谁都不见,是怕人说三道四,有意避嫌吗?
    事关主子的尊严,也关乎自己的前程,王曦不能在袖手旁观,于是开始做高演的思想工作。
    怂恿别人的方法一般有两种。
    一是,刺激他的尊严,激发他的血性,让他瞬间失去理智,毫不犹豫为了面子而大打出手。
    二是,激发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让对方飘飘然,产生使命必达的心理暗示,从而主动的铤而走险。
    王曦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,说。
    “常山王,您乃贤明之人,小臣猜主公一定不想寄人篱下,皇帝年幼,身边没几个治世能臣,主公不如趁现在为自己以谋天下兮。”
    高演不为所动,反劝说王曦。“皇上现清理政务,宽恕人和朝气蓬勃,方乃为臣者之幸,所没必须勾心斗角。
    见高演不为所动,王曦话风一转,开始从侧面进攻,说,“先帝高洋在世,还知道派个心腹看着皇帝,现在皇帝尚小,明辨是非的能力差,若外姓夺权,高家王朝岂能长久矣。”
    王曦如此一说,便悄悄改变了话题的兴致,不是劝高演自己专权,而是不想让高家的大权落榜。
    矛盾的焦点,已不在是针对皇帝高寅。
    而是直指高演的对手,以杨铵为首的野心家们。
    不得不承认,王曦是个厉害的说客,一件原本十分龌龊的事,让王曦这么一整还挺高尚,同时也带着点悲催。
    王曦直点一个要害,那就是中央的胡汉矛盾。
    至西晋的八王之乱后,胡汉矛盾日渐明朗化,北魏时拓跋宏虽然大肆进行改革,也只是取长补短,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。
    此时高氏家族已高度胡华,对汉人存有戒备之心,便可随意屠戮。
    高演听完,默然良久,询问王曦。
    “那我该怎么办呢,是攻其不备,还是坚守不出?”
    王曦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用了个典故来点播他,以极言其建议的可能性。
    “周公帮成王摄政七年,之后父子明替,为陛下虑之”周公当年抱着年幼的周成王摄政,七年之后才归正统,陛下不妨考虑考虑。
    高演大摇其头,说。
    “小臣莫不敢与周公相比。”
    王曦不以为意,诚恳的说。
    “以殿下现在的声望和地位,您想不做周公都不行,朝堂上下唯殿下方不可政。”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