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挨揍的皇帝-《狂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天子莫走马,大将军愤”意思是如果皇帝玩的太毕露锋芒,高澄自然会不高兴的。
    让玩兴正在劲头上的元善见大扫其兴,只能一把扯住缰绳,怅然若失的溜达着回来了。
    人在长期的压抑之后,一定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,要么是不爱说话,要么是出现哀伤,愤恨,呆滞的形态,总之不会像平常人一样自然,元善见这种出气筒的角色并不好当,当他拼命试图忘记这个角色时,旁边还有人不时的提醒他,让他摆正位置,对号入座。
    有一次高澄心情不错,与元善见一起饮酒,也可能是喝多了,也可能像元善见一样长久伪装的和蔼需要适当的得到释放,高澄举着杯说。
    “臣,澄,劝陛下酒,陛下为何不饮,料知酒里有毒乃?”
    本来元善见对生活还抱有一丝希望,高澄成了击垮皇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    虽然是称臣,却刻取恭敬,也全然是一副上司高高在上对待下属的语气。
    元善见这一下触及了生命的底线,血往脑子里冲,破口而出。
    “自古无不亡国之,寡人亦何用如此生,意思是说,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不会灭亡的国家,我作为国家之主,东魏的老大,干嘛要活在人别人的操控之下”
    习惯众星捧月的人,会对持有反对的声音特别敏感,从而做出激烈的反应。
    向来都是低眉顺眼,唯唯诺诺的元善见竟敢如此的出言不逊。
    高澄一听就炸毛了,说。
    “小儿不知丑颜,敬尔酒乃是赏你容之也。”
    接下来又说了一句历史上最著名的话
    “朕,朕,乃狗脚朕”
    高澄怒目圆睁,还不解气,命令到。
    “崔济舒,你给我揍他,狠狠的揍他,什么狗屁天子,今个就打他泄愤了”
    领导发话了,不执行没办法,老崔也不含糊,迎面就是几记重拳,看着在崔济舒的组合拳下踉跄欲倒,再也威风不起来的元善见。
    高澄大笑一阵,拍拍衣襟走人了。
    酒醒之后,高澄有些后悔,赏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。
    “我干的这叫什么事,怎么能殴打皇帝呢。”
    虽然现在自己,已经成为东魏国的隐形老大,实际掌权人。
    在名义上和元善见毕竟还是君臣关系,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,他现在还需要注重自己的形象,朝中还有很多需要拉拢的人,万不可有低级鲁莽的行事风格。
    第二天,高澄让崔济舒带着重礼去拜访元善见,为自己的过失表示道歉。
    窝在金丝笼里,正苦闷的元善见,没有想到高澄会回头,摸着隐隐作痛的脸,受宠若惊,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,忙不禁的握住崔济舒的袖圈,笑容拂面,说着感谢的话。
    “没想到我小姑父还惦记着寡人,姑父的心意寡人领了,替我回谢小姑父”
    在一派虚怀若谷,谦虚,大气的领导风范之下光说感谢可不行,还要有所实际行动。
    元善见命人取来两盏玉雕聊表心意,无论如何都要让崔济舒收下。
    “玉雕乃精美皇器,出自皇匠之手,赏与渤海王赏知”
    老崔不敢轻易做主,便推回去请示高澄。
    高澄闻言一笑。
    “陛下既然懂得孝敬,你不拿也不合适,可以拿一盏雕,不要太折了皇帝的面子”
    见崔济舒去而复还,元善见大喜过望,既以三百盏予之,一下给了三百盏玉雕,和蔼可亲的说。
    “一盏也好,三百盏也罢,都是玉雕嘛,又没有超标,不算违背大将军的旨意”
    看看人家元老板的魄力,有大领导的风范,搁到现在那是前途不可限量。
    崔济舒微微一笑,连句感谢的话都没说,就接下了,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,直到走出皇宫,元善见一直强颜欢笑的表情,才逐渐放开,元善见流着泪,围着龙椅走了几圈。
    吟诗道“韩亡子房恨,秦帝知廉耻,本自江海人,忠义感君子”
    这会他也没心情称呼自己朕了,做为一个皇帝,天之骄子,九五之尊,这种事情本来应该有人向他作礼,有如先前的上司巴结已升高位的下属,各种滋味隔谁身上都难以言表。
    元善见的心情失落到极点,五味杂陈涌上心头。
    唉“高家势力太大,东魏不久将亡于寡人,我死后又有何颜面去黄泉见大魏13位先帝也”
    说完狠狠的击打着自己,放声大哭起来,便带着哭腔说。
    “如闵帝不亡,汉人便可解也,皆胡岂敢作乱,今闵帝已不复,华夏大地又重蹈覆辙”
    意思就是说十六国时期的皇帝冉闵建立的国家也叫大魏,史称冉魏,如果他要是还活着,胡人一定不敢再次祸乱中原,让华夏大地满面疮痍。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