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除了那些百姓,詹士群已经来接人,而许许多多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学子,也拥拥挤挤、争先恐后来接人。 晏旭眼见如此,便悄悄撤离,回去小酒馆,准备先睡一觉。 然后就听赵北晴给他说了那对中老年夫妻等儿子的故事。 晏旭反问赵北晴:“都说他们的儿子投敌了,你却还留下了他们,为什么?” 做为西南军侯家的嫡长女,在与敌方对峙的边境关隘城池中长大,看过、甚至亲自经历过的战事肯定就有。他们应该对投敌这件事更深恶痛绝才对。 赵北晴的做法却有点儿出乎了晏旭的意料。她这明显是相信了他们。晏旭不相信赵北晴是因为可怜同情那对夫妻。 “不知道,” 赵北晴为晏旭端来温好的药汤,再推了推小几上的蜜饯,边思忖边回答:“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姓伏?” 晏旭:“……” 好强大的理由,强大到他都无法反驳。 他端起药汤一饮而尽,拭过嘴,谢过蜜饯,起身往卧间去。顺便说了句:“你要相信你的直觉。” 无论赵北晴到底是因为什么,留就留了。晏旭相信她,是因为晏旭也觉得,伏沽应该并没有叛变。 十八年的下落不明、十八年西北最高统兵大将军没有出具伏沽的死亡、或叛逃证明,那就几乎只剩下了最后一种可能。 不过……派一个姓伏的去做伏间,真的合适吗? 也许正好能反其道而行之?也许反正过去了也要改名? 种种原因不明就里的人谁都不知道。 国人只知道,西北边境相比起西南、东南、正北一线和东北,都相对比较太平。 当然不是说这就全部都是伏间的功劳,但肯定是有着重要关系的。 毕竟各地方都会有敌方的间子,哪怕是京城里,也未必见得就比边军中的少。 伏间能起到的作用,超乎想象。 晏旭最佩服自己国朝安排的间子,也最痛恨敌方的间子。 他要不是这副小身板不行…… 停止胡思乱想,晏旭裹了裹被子,听着赵北晴拨弄炭火的声音,带着不知道王家会怎样报复自己的担心,沉沉入睡。 因为王延康见过他,晏旭不相信王勋会无动于衷。 …… 窗外寒风瑟瑟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