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我回来了。” 还没等出去找,晏旭回来了。 客栈、茶楼等地的消息最是灵通,晏旭在听到街上考生们纷纷杂杂的议论时,知道书子们遇事会有怎样习惯性处理方式的他,第一时间便赶了回来。 本是为着回来看看绵州考生们的情况,却没料到大家伙儿本就在等他。 这倒是让他小小地意外了一下。 面对一见他就瞬间围拢过来的人,那张张充满焦虑不安、又略有些兴奋的脸,晏旭说出了自己在回来路上就想到的办法。 “我们不能白白去吵闹,毫无意义。于思亮说得对,先要带上我们各自的文章。再就是去寻找另外上榜考生旧有的文章,以及打听出他们原本的文气名声、家世身份那些。” “另外,你们有投过文的,可以去找找看过你们文章的人,听听他们对你们、对这件事怎么说。不要管他们当初对你们说的是行还是不行。咱们的目的就是让更多有权势的人知道此事。” “还有,如果能说服一些官员,或者有名望之人,去说服衙门那些书子们先安静散去最好。现在我们什么证据都没有就那样吵闹,于事无补,还容易激发不必要的矛盾。” 很多官员可能也已有听说,但一般都会选择当不知道。 晏旭的意思就是让考生们去捅,捅到他们想蒙住眼睛和耳朵都不行。 “那晏旭你呢?” 于思亮问向这个被团团围在中间的“小不点”。 晏旭便回答道:“我去蜀青书院,那书院中也有部分学子参加了此次秋闱,必然在听说后会去找他们的院长。我去听听看那院长怎么说、怎么安排他们。如果他们的办法更有效,我再回来告诉大家。” 这种时候,蜀青书院的沈院长,应该算得有威望、有声名,且因着想要说法的书子中也有该书院的,由沈院长出面安抚和解散大家应该最有用。 晏旭个人,其实也是真的比较反对上门去吵闹这种方式。 因为这会涉嫌在逼迫朝廷、会伤害到朝廷的颜面,容易被记下一条黑史且不说,更主要的是没用。 衙门处理类似的事情比较有经验,会很快给出个他们会安排查察、请大家回去等待结果的说法。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。 毕竟不是人多就有理、说什么是什么。得给人查察清楚的时间。 晏旭这么安排的用意就是:让权宦考生们、或者让考生们去说服一些说话有分量之人,去盯着和催促一下早早查察、早出结果。 这是最好的冷静处理之法。 “这样不行吧?” 赵云义跳出来反对。 “如果大家都参与了,偏就绵州的考生们没参与,事后会不会被人给瞧不起?说你们不讲义气?” 众考生们一听,连连点头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