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七章-《大明公务员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但是这些粮食更多是养活本地人口了。很少有出售的。
    周王手中每年能卖出数百万石。并不是周王产出粮食很多,超过了大明南部很多省份,而是吃得少,消耗少。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周王必须思考一个问题,如果南京平定北方之后,南京会采购这么多粮食吗?必然是不可能的。
    无他,南洋粮食大举入市,会影响整个大明的粮价的。毕竟,就大明粮食,产出虽然多。但是作为商品的粮食其实并不多。更多粮食都进入百姓嘴里。毕竟大明而今已经一亿人口。一会亿人口,每年吃上三石粮食,修需要三亿石,而如果再加上作为饲料,数亿石的粮食根本不算是什么。
    而粮食定价权对于很多人来是非常重要的。比如士大夫,地主。
    他们在粮价起伏之中剥削佃户。
    操纵粮价,囤货居奇,对周王大规模向中原销售粮食,是非常不喜欢的。
    甚至南京朝廷也未必喜欢用钱来卖周王的粮食。
    而且周王的粮食除却北京,估计没有其他买家。即便有,其他买家加在一起,估计都不能消耗这么多的粮食。
    周王名义上两不相干,但是周王用心却在于支持北京。
    如周王这般心思的人很多。
    无他,南洋与大名关系很密切,但是这种密切,更准确的来说,是与北京密切。虽然很多国家不是周国,离开了北京就会陷入危机之中。但是有北京的货物,他们的财政会更轻松。
    没有的话,事情会更麻烦。
    即便楚王也是如此。
    双方商议了很长时间,最后还是通过了周王的想法,他们决定分别向北京与南京派遣使臣团,不为别的。就是劝和。
    这种劝和,任何人都知道,不可能有什么作用的。
    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,有不同的想法。
    对于楚王,他觉得这仅仅是仪式上的,甚至某
    种意义上是去讨要好处的。无他,诸王在政治上还是有影响力的。甚至手中还有数万大军可以调用。
    不管是谁,难道不应该好好安抚一下,他们是有统战价值的。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