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太子回京-《大明公务员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是的,秦王之死的事情,朱元璋调查得差不多了。虽然他很不愿意,但是秦王之死,可以说是咎由自取。太子与沐英在这一件事情上,有一些处置失措的地方。但是这一件事情,错不在他们。
    朱元璋想看到太子在这个时候的反应。
    但是太子毫无反应。
    似乎默认了沐英的话。
    朱元璋也知道,秦王之死,不管怎么说总是要有人负责的。太子不能负责,沐英来负责也行。
    只是太子表现的,太没有担当了。
    朱元璋淡然说道:“既然帽子不合适,你就留下来,回去闭门思过,不得圣旨,不得出府。”
    沐英恭恭敬敬地行礼,说道:“臣谢陛下隆恩。”
    随即缓缓地退了下去。
    随着沐英离开,朱元璋什么也没有说,但是徐正很有眼色地缓缓的退了下去。
    朱元璋沉默了很久了,说道:“这一件事情,你准备如何处置?”
    太子沉默了一阵子,说道:“儿臣谨遵父皇之命。”
    朱元璋听了更生气,说道:“你就这样想吗?”
    太子心中暗道:“我还能怎么想?而今之局面,我说什么有用吗?或者说,说的越多,错的越多。”太子说道:“此事是孩儿的错,孩儿任由父皇处罚。”
    朱元璋心情本来就不好,听了这一句话,更是怒气勃发。
    认错。
    好吧,对学生来说,承认错误,也算是端正态度。对一般人来说,承认错误,也算是负责任的态度。但问题是,对于皇帝来说,却不是这样的。皇帝承认错误?给谁承认?承认了有什么用?罪己诏是一个狠招,那不是一般情况下用的。在常规情况下,皇帝是断然不能承认错误的。因为承认错误,只会让局面变得更糟糕,而不会变得更好。
    皇帝固然是天下一人,但问题是,皇帝是最孤单的人。拥有无限的权力与无限的责任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没有人会给皇帝擦屁股,自己弄的烂摊子,要自己处置。自己吃的亏,要自己咽下去。自己消化,自己善后。
    身为太子,大明的储君,面对而今的局面,只有认错的态度。
    大明需要这样的皇帝吗?
    这也不怪太子。
    实在是朱元璋对太子保护得太好。
    太子看似独当一面,其实,朱元璋在他背后,这是谁也不能忽略的存在。看似说,朱元璋什么也不说,单单太子的身份,就能让天下不敢不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