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自我五年级时,看过了路遥的《人生》,本是立志成为像路遥一样伟大的作家。奈何一股韩寒风,让还没有读几本书的我,初中未上完,便起了辍学的念头。奈何父命难为,却又学起来林雨翔,寡言少语,装起了沉默是金,最后高考落榜,落得个复读一年的下场。 我记得,我上高一的时候,有一次语文课上,我的语文老师(我表哥)义正言辞的告诉我们说:“……你们不是寒门,你们很多人连寒门都不算上,根本就没有门。您们世世代代的名字叫贫穷,是时代物质匮乏和精神匮乏的产物。你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?” 我内心深处一直觉得,他是在说我,内疚自责如海水,又将我淹没了。挣扎地扑腾学习了几天,意志便又被淹死在潮水般的消极情绪里。 事实上,虽然我上初二时,还不懂这句话的道理,但那一年新年的前一晚,午夜一个人徘徊在自家门口时,我便深刻地认识到了我骨子里的贫穷了。 那年,我们家姐弟四个都是高消费教育的时候,大姐上大专,二姐上中专,我读初二,我弟读初一。 眼睛近视1800度的父亲终于找了一个酒店门卫的工作,收入微末,中学辍学的母亲一边给我和弟弟做饭,一边在附近的军校教室打扫卫生,工资也是少的可怜。 家里养了几头生猪,还赶上禽流感,全撂进了西头的山沟里给野草施了肥,只剩下了一头生崽的母猪和十二头嗷嗷待哺的小猪崽,是家里唯一的指望。 那一年过年,远在深山老林里的姥爷姥姥,一时兴起,想要远出家门,看望七八年未曾回家的女儿们,大舅带着两个儿子也到了妹妹家过年。 贫穷的家里,连我时常睡觉的沙发,也用来招待了远方的亲人。 白天中午,给母亲在厨房帮忙,母亲说:“毛毛,你晚上去你同学家里住吧,家里没有地方住了。” “我不去。”自卑又压抑愤懑的我给母亲讲。 “吃不开,你!”母亲苦笑着斥责我。 我的眼泪突然涌出了眼眶,心里难以抑制的愤懑不平。 …… …… 为什么又是我呢?就因为我是老三,活该大过年被赶出家门,去别人家吗?就因为我是老三,就该忍受命运的不公待遇吗?就因为我是老三……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