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一章 福分-《史上无双太子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报纸在京城虽然卖的好,是因为京城是天子脚下,聚集的几乎都是达官显贵、富豪商甲,比较注重文学修养。
    宰相重重一叹,摇了摇头。
    李星尘笑笑,“这有什么难的?”看他们几人垂头丧气的样子,他觉得挺逗。
    这个问题他早就考虑到了。
    想提高全民文化,难度系数很高。
    只有李震一同参与进来,这事才能成。
    “嗯?不难吗?”李震顿时惊呼出声,一脸疑惑的看着李星尘。
    难道逆子还有办法让天下百姓识字?怎么不早点说?教化万民之功啊!
    宰相顿时来了兴趣。
    “三皇子殿下,您有何良策?”
    “报纸上的字,不是人工抄写出来的,是印刷出来的,宰相应该见过一次那活字印刷机。”
    宰相一头省略号,他自从上次从报厂回来后,就在报社忙的昏天黑地,哪里有见过活字印刷机?
    他也起过疑惑,李星尘究竟是找了多少人来做抄写工作,最后忙的也没问。
    难道,这些字不是抄的,是印的?
    “活字印刷?这是什么?”李震完全懵逼。
    李星城解释。
    “通俗易懂点解释,就是印刷术,一台印刷机可以抵百个手抄员。”
    李震顿时变得激动,“是不是意味着有一台印刷机,朝廷就能以快百倍的速度印各种书籍资料教化百姓?”
    大魏的百姓普遍文盲。
    主要有两个原因。
    穷,书少,教书匠也少。
    穷倒可以理解,纸太贵买不起。
    而书籍和教书匠本质的问题也是从穷上演变而来。
    有钱的人都想尽办法往京城涌,往别的有钱城池涌,留下没钱的,自给自足,连纸都没有见过,就别说字了。
    教书匠一般都自诩清高,更不可能到穷乡僻壤去传授知识,也是一股脑的往有钱城池涌。
    久而久之,就造成大魏全民整体文化低下的局面。
    纸的问题,朝廷为了往后的计划,咬咬牙,可以多破费一些。
    有印刷机,不用找大批量抄写人员,也省了一大笔钱。
    “陛下,若真是如此,那全民提高文化,不再受权贵攥养的读书人洗脑,指日可待。”
    宰相激动无比,没想到一个被断绝父子关系的皇子,是一个聪明,有手腕,魄力,能耐,更心怀天下的大能人。
    陛下能生出这个儿子是他的福分,是大魏的福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