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章 考题-《大明:我是万历他爹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朱载坖笑着点点头,刚要开口,王希烈便反驳道,“这个特例口子不能开!”
    “边境地区何止北方?南方呢?西南呢?沿海诸省呢?这些地方的学子是不是也要朝廷承担路费?”
    “陆学士可知,这将是多大一笔开销?”
    “一旦开了这个口子,往后的恩科怎么办?朝廷总不能只恩惠一次就收手吧?”
    朱载坖看着这些人,脑海中回忆着他们的籍贯。
    张四维,山西人。
    殷士儋,山东人。
    吕调阳,王希烈,陆树声是南方人,分别是广西,江西,南直隶籍贯。
    陆树声站在北方学子这边,也算在北方人之列。
    三比二。
    “你们都发表一下意见,之后朕在决定!”,朱载坖暗笑一下,“支持的举手?”
    张四维,殷士儋,陆树声举手。
    朱载坖看着吕调阳和王希烈问,“诸位,民心如此!”
    还来不及他们搭话,朱载坖朝乾清宫外的小太监喊道,“传口谕,内阁拟旨,陕西,山西,辽东,去年遭遇战乱的地区,驿站免费接待赶考学子!”
    “另,从内帑拨款,给那些因战火而不能赶考的,学习的学子们,由当地学政供给学子们文房四宝,书本,纸张!”
    “若有寺庙为落难学子提供,大明月报当表扬全国!”
    人们通常最容易忽视的古代读书群体就是和尚。
    朱元璋当年也就是个放牛娃,当了和尚后才学了几个字。
    毕竟他们要读经书,不认字可不行!
    朱载坖的清查全国寺庙正在推行,但丝毫不妨碍继续让他们为朝廷服务。
    当然,实质性的奖赏是不可能有的。
    “臣等替落难学子谢陛下天恩!”
    北方三人跪地高呼,激动不已。
    其他两人也不好再坚持,只能跟着高呼陛下英明。
    吕调阳倒是没那么难过,他只是不想刚上任就陷入南北话题之中。
    倒是王希烈,面目狰狞,显然不服气。
    “行了!都起来吧!”
    “若真想造福万千学子,还要看你们接下来如何进行会考!”
    “会考考题,你们是个什么想法?”
    会考一般由翰林院和礼部官员主持,考题也是他们商量着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