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9章 对簿-《大唐之最强太子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想往上爬,就只有一条路走,谄媚,揣测君父的喜好,从而获得非分荣宠。久而久之,上皇也好,其他臣工也罢,都只记得他的谄媚,却忘了他也是有真才实学的。

    后来,李承乾长大了,开始挑选辅助之臣,许敬宗上奏疏言事,又写书送到东宫,想着太子能看重他的才华,启用于他,让他有施展才华的机会。

    可李承乾呢,真是眼皮都不眨他一下,甚至连看他一眼都不愿意看,甚至还惩罚了他几次,把他的积极性都打消了。

    贞观十九年,赶上征辽东,许敬宗很幸运,得以从征,在御营当差,因为谏言得到,也混了一点军功,从而紫袍加身,算得上出人头地了。

    可大唐的官员,穿上紫袍并没有用,许敬宗还是没什么实权,也干不了什么大事。所以在李承乾最后以太子监理国政的那几年,许敬宗还是很勤勉的,不仅为朝廷献言无数,更是为朝廷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。

    许敬宗本来已经,李承乾一定会看到他的才能,也会加一重用。他的同中书门下三品,这挂名的宰相,一定会成为仆射和侍中。

    但许敬宗失望了,哪怕是于志宁那个老家伙死了,陛下也不肯把右仆射这个位置给他,反手给了资历、年望都不如他的高季辅。

    陛下为什么这么做,就是因为,高季辅出身渤海高氏,而渤海高氏是太后的母族,陛下就是徇私,就这么简单!

    后来,许敬宗想开了,既然陛下看不上他,那他还废那个劲头干什么,干脆好好用自己手中的权力,好好享受剩余的生活。

    李承乾叹了口气:“朕不是没想过用你,但你太不争气了!”

    李承乾抬手,示意李恪去奏疏墙那里,将丁四十五匣打开。李恪爬上梯子,从中取出了两个东西。一份是诏书,一份是锦衣卫的秘报。

    诏书的内容,是永祯五年冬,于志宁去世后,改加许敬宗为尚书右仆射的,同时还加了许敬宗为凉国公的爵位,封户一千两百户。

    对李承乾来说,许敬宗这个人,虽然谄媚,圆滑,也很奸诈,但他的忠心是没有问题的,几十年来伺候他们父子两代人,从来没有过二心。

    而且,他的能力也很不错,尤其在治狱、治书方面都很有很有能力。那怕他好色无度,起居也奢华了一些,但并不能掩盖他的才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