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 进言-《大唐之最强太子爷》
第(2/3)页
别看他四十出头,年纪不大,但年轻时候精通武艺的狠人,其兄高元道在汲县担任县令,结果在叛乱中为乱匪所杀。高季辅亲自率众出城,手刃仇人,将其首级祭于兄长墓前。
隋末的时候,更是纠集数千人,参与农民起义。学问不错,能说会道,干的是风生水起,为李密看重招为帐下。武德元年,他与李育德、刘德威、贾闰甫等一同投效大唐,为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。
九年后,也就是贞观元年,晋监察御史,手里握上了笔杆子,他可开始奋笔疾书,经常弹劾勋贵,甚至连尉迟恭、程知节、刘弘基、长孙顺德这种从不讲理的老流氓,他都不放过。也因为这个脾气,他也得罪了不少人。
贞观以来,高季辅多次上疏,陈述时政得失,有很多良言都被皇帝采纳,因而还赐了一块钟乳石给他,说他进献的良言,如同药石一样,能救治国家。便赐予药石作为回报。所以高季辅也是当朝众多的言官中,比较突出的存在。号称,没什么人是他不敢参的,今天李承乾算是见识了,他连自己这个板上钉钉的未来天子都敢弹劾!
高季辅不卑不亢的回道:“魏文贞公生前,曾向陛下谏言,治吏之道知、用、任、信、不使小人参之。所以陛下说:贞观之后,尽心于我,献纳忠谠,安国利民,犯颜正谏,匡朕之违者,唯魏征而已。”
“臣的才能,不及魏文贞公三分,但臣的骨头却是硬的。”
李承乾笑了:“魏征有大志,大耻小节,博通群书,颇明王霸之术,乃是本朝文臣的标榜。高卿追随先贤之道,孤也没法说你不对!”
高祖的儿子,都能像李元景、李元轨一样,倒是还能凑合。但大多数都跟李元婴、李元祥一样,都是些奇葩的败类,身上的毛病太多了,所以马周等臣工都不止一次向陛下谏言,不要授予他们都督、刺史的官职,让他们参与地方政务,因为这么做对大唐的百姓不好!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......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
齐家为什么在治国之前,因为只有先把家管好了,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。高季辅打过仗,应该清楚,人员上百星星形形色色,李氏皇族的近远宗亲何止几百上千。陇西李氏,家大业大,人员难免良莠不齐,所以尊重只能是相对,都给他们供起来,他们敢在宗庙外吹喇叭,信不信!
要问李承乾什么态度,就是什么人,什么对待!再说了,李承乾就算管他们叫叔叔,以礼相待,也得看他们能不能接得住!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