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分析!-《大唐之最强太子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年攻伐薛举时,陛下奉旨招揽萧瑀,在酒桌上,看完先帝的信,他当即便拍了板,还干脆利落的说:“社稷危之,明主有出。表哥相召,怎敢违命。”

    于是,归降了大唐!

    一点都没犹豫啊!

    要知道萧后可是他亲姐姐啊,他卖亲姐姐的时候,眼睛都不带眨的。

    那李承乾不禁要问皇帝一句,他们家与萧瑀是姑表亲,能近的过人家亲姐姐吗?

    萧瑀为什么这么痛快,那就是因为一个字“利”。

    “可是,在当年两府之争的时候,他可是坚决站在朕这头的。”

    是,这话不假,李渊偏向于李建成,对李世民心存疑忌。萧瑀不顾个人得失,不止一次的规劝李渊,要立贤者为嗣。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,才让萧瑀在贞观一朝如鱼得水。

    萧瑀是什么人,是政客,政客最大的毛病,就是投机!

    他不是秦王府的属官,与陛下不必休戚与共,所以不必冒这个风险。

    可他冒了,他为什么要冒呢?

    是因为他有更大的政治抱负。

    还记得,他与封德彝可都是门阀世家的代言人,贞观初年,他被房玄龄、李靖联手从仆射的位置整下去,就是因为他为门阀说法,过多干预朝廷开科取士。

    再说说,萧瑀这几年在科举之事上的表现,多少人成为他的门生,又有多少为了把行卷送入宋国公府弯门盗洞?

    甚至,连考生们在考试的时候,都会刻意的模范萧瑀的笔记,谓之为萧体!

    这些人一旦考中了,可都是要做官的,他们吃的是李家的,喝的是李家的,用的还是李家的。

    但却以萧氏门生自居,称萧瑀为恩师,一辈子感恩戴德啊!他们念着的永远都不是李家的好,不是陛下的好,而是萧瑀。因为是萧瑀把他们从书生,拔擢成了官员。

    而萧瑀取的这些进士,又多是士族子弟,这些子弟的家族,自然也要对他投桃报李,来往频繁,互通有无。
    第(2/3)页